黨的十七大學習輔導材料(1)
主講人:向友恒
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所做的十七大報告,體系龐大,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主要構架及主要內容共分為十三大部分,我們可按其內容分為三大板塊進行輔導學習。
第一大板塊:偉大歷史進程的總結和今后工作總體要求。
在第一板塊中,報告共分五大部分:
(一)、總論或綜述部分:這是整個報告的總論,是綱領、是中心思想。我們要重點把握和理解以下三個方面:
1、什么是改革發展關鍵階段?
階段劃分的理論依據,關于社會主義階段的劃分,是馬克思主義認識社會的基本方法之一。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述”。那么,鄧小平同志按照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劃分,中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就是說,從20世紀中葉,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至少這100年里,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2.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呢?
簡單地說就是社會主義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主要表現在:第一、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尚未完成,總體判斷,還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現在,我國產業結構落后,增長方式粗放,在工業生產、流通和其他社會經濟生活的諸多方面仍有大量落后設備在使用著,科學技術水平,國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第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很不平衡。雖然國家在促進協調發展方面采取了許多政策措施,但是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從抑制差距擴大到逐步縮小差距,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還會長期存在。第三、城鄉二元化經濟狀況還沒根本改變。從縱向比較,雖然城市化進程得到加快,到2006年城市化率已達到43.9%,按計劃到2020年可望達到60%左右,屆時將會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過50%,發達國家都在80%以上。第四、我國經濟總量雖然已升到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GDP只有2010美元,排列110位仍居世界后列,屬于下中等收入國家。生產力仍處落后狀態等等。
關鍵階段的確定。《報告》中開篇首句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它和總論結束語中“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是相對應的,前后照應的。
3.什么是關鍵階段呢?
我們單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按照國際經驗和慣例,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000—3000美元的國家所處的階段,都屬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立的“三步走”戰略,大致把自改革開放這29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探索階段或摸索階段。即“第一步走”階段,時間大約1978年—1990年。在這階段中,中央提出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目標。同時,提出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路子。首先在農村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村體制改革,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解決了中國人民糧食問題和溫飽問題;以深圳、珠海、海南為代表的經濟特區初步建成,已形成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但在這階段中,生產資料仍以公有制的計劃經濟形式體現出來。
第二階段:起步階段或發展階段。即“第二步走”階段,時間大約1991年—2000年。在這階段中,中央提出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期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激劇發展,超過第一產業水平,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轉變;在第一產業中,大量農民工進城加入第二、三產業建設,形成了勞動力的大轉移,土地逐漸向少數的種田能手集中和向多領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了農副產品深加工和資源型產品加工業加速發展;隨著WTO的加入和對外開放政策加快,以外資企業為主的經濟寡頭和以銀行、證券業、保險業為主的金融寡頭已完全進入中國市場,形成了與中國民族經濟共生格局;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門,穩定了政治、經濟、金融形勢。
第三階段:起飛階段或關鍵階段。即“第三步走”戰略,時間大約從2000年到2020年,在這階段中,中央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明確大會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這既是大會的主題,又是大會的中心思想,更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今后工作的行動綱經。
4、深刻認識“旗幟論”和“三個統一”。主要內容在總論第三段和“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后半部分。
①、統一的旗幟:《報告》中指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旗幟”。29年來,第一次把新時期黨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全部偉大成果集中起來,形成的一面偉大旗幟,第一次闡明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內涵。早在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十二大開幕詞中就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個基本結論同時也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那就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相結。
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扎根于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概要。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應地,把黨在新時期以來高舉的旗幟,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統一的內涵。《報告》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內涵,明確界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十七大提出來的。這一科學界定,同時對新時期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行科學整合,也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論貢獻。于是形成: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這三者,成為完整的統一體。
統一的主題。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
“一個始終不渝”:就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始終不渝地加以堅持和發展。
“四個堅定不移”:一是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這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三是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四是堅定不移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則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